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
61120190004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阅读 > 文学天地 >

儿时门前唱大戏

来源:文化艺术网-文化艺术报 作者:王印明 时间:2024-02-28

文/王印明

  小时候,家在农村,日子过得恓惶,几乎没有什么文娱活动,但传统节日尤其是过年,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,乡村里要请人唱大戏,大家都去凑热闹。
  其实,唱大戏,在我们这里就是吼秦腔,又叫“梆子腔”。每逢这时,村上就会抽调专人对接戏班,做好一切准备工作。开戏之前,为了让大家都有坐的,在场地上放一排排木头当坐凳。冬天寒冷,坐在木头上,凉凉的。看戏的人会随手扯一把干稻草,垫在屁股下面。有时候连草也没有,外村人只好坐冷板凳。乡村人浑厚,遇到邻村的熟人,就热情地招呼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或是分些干草给人家。
  乡村看戏,像赶集一样,往往人山人海,但秩序井然。去迟了只能站在后面。有些人带了孩子,干脆让小孩骑在自己脖子上,俗称“架杠杠”。虽然离戏台远一些,但尽量不影响别人的视线。年轻人脑子活泛,就近借个梯子,搭在草垛子或屋檐下,一个个站在梯子上,猴子上树一般。胆大的小孩直接爬到草垛子顶上,还有更调皮的孩子干脆骑在树杈上,像电影里放哨的侦察兵。也有胆大的青年男女,以看戏的名义,悄悄地溜到人群外,学着戏中人,花前月下、山盟海誓。
  乡村唱戏,请戏班子,这是要花一些钱的,大都是以大队或生产队联系组织,私人一般舍不得花那个钱。家庭条件好的,过红白喜事,要请人唱大戏,这是实力的展示,也是图个喜庆。
  “锵——锵——锵——”随着锣鼓家什响起,乱哄哄的戏场便安静下来,大家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台上。紧接着,大幕缓缓打开,舞台上穿古装的人一边念白,一边急走慢跑,开戏了!他们在台上唱唱打打好不热闹。人们看得津津有味,有的还跟着小声哼了起来。戏到高潮时,大家鼓掌欢呼;戏演得悲悲切切,有人痛哭流涕;戏中人阴险狡诈,台下有人骂骂咧咧。后来才知道,这叫入戏太深,真是“看戏流眼泪,替古人担忧”。
  会看的看门道,不会看的看热闹。显然,我属于后者。其实,我并不晓得什么是戏,只是觉得演员们来回在台上穿梭,咚咚咚锵锵锵的好不热闹。先是觉得好玩,后来就失去了兴致,与小伙伴在戏场外玩起了捉迷藏,感到比看戏还开心。
  戏演完了,我啥也没听懂。回到家里,趁爷爷意犹未尽,便缠着爷爷讲戏给我们听。长此以往,我就知道了“十三头网子”(角色行当分为四生、六旦、二净、一丑,计十三门),知道了《红娘》《三滴血》《窦娥冤》《杜十娘》《血泪仇》《五典坡》《游西湖》《火焰驹》《周仁回府》《赵氏孤儿》《穆桂英挂帅》。成年以后,为了生活奔波,折子戏也没时间听上几段,更别说全本戏了。
  后来,农村兴起耍狮子龙灯、采莲船,并统一到乡镇比赛。倘若被选中了,就会在各村巡回演出,没有唱腔唱功,简单的唱弹打斗,图个喜庆热闹。再后来,互联网兴起,光怪陆离吸引不少人的眼球,看戏听秦腔似乎成了老年人的专属活动。乡村的戏台,在时光里渐渐荒芜、坍塌,陷入沉静……
  让人欣喜的是,这些年,院团演出下乡了,大戏又来到乡下。台上鼓乐声声,出将入相,莺莺燕燕,唱腔高亢婉转;台下如痴如醉,一片喝彩!


编辑:晓佳

上一篇:书房沟(101)
下一篇:没有了
 
 
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|
主管主办: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:文化艺术报 联系:whysbbjb@126.com
电话:029-89370002 法律顾问: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
地址: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
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
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-63907152
涉企举报专区
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-89370002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-1
Copyright 2012-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