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
61120190004

情系“青年部”

来源:文化艺术网-文化艺术报 作者: 孔明 时间:2021-01-05



   
   新中国成立初期,陕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,七十年风雨征程,七十年硕果累累。几代出版人为了陕西的出版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,几代出版人为了神圣的出版事业兢兢业业努力付出,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。 
   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,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《文化艺术报》全媒体举办“我与陕西人民出版社这70年”有奖征稿活动。来稿请发送至sxrmcbs70@126.com。 


   1985年夏,我从大学校门一步迈进了陕西人民出版社。报到后,被分配到政治理论编辑部青年读物编辑室。度过了炎热的夏日,进入收获的秋季。记得是9月,青年读物编辑部独立,处级建制,10个编制,陕西人民出版社为此还开了隆重的成立大会。成立之初,编辑部只有三人:我、李端和陈超英。不久,一个老同志调入,只领工资,不上班,直到离休。翌年早春,作家陈四长先生到任,被确定为负责人。半头华发,其实也就四十往上吧。此前,他曾经是《当代青年》杂志社的副主编。社里发文要求各编辑部专设部务秘书,我最年轻,责无旁贷。所谓秘书,实际上就是为大家跑腿,打开水,开信箱,取报纸,领东西,等等。 
   青年部成立后,充分显示了活力和潜力。尽管没有老编辑“传帮带”,大家都是“跟着感觉走”“摸着石头过河”;尽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青年编辑部没有一个具有编辑职称的编辑,但业绩一直遥遥领先。适逢职称改革,青年部的人都被聘为助理编辑,我常在玩笑中自称“青年助理编辑部”。主任陈四长是自学成才的,得过陕西省自学成才一等奖,虽然有著作行世,但没有大学文凭,在老知识分子窝里评职称,并无优势。当然,他后来还是由编辑,而副编审,而编审,这是后话。其间,有两位同事先后南下。一个是才子李端,有著作行世。他调到深圳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社后,如鱼得水。一个是才女陈超英,写得一手好文章,却敬业于编辑岗位。她是为爱情而南下的,调入广东人民出版社后,出任青年编辑室主任。有三位新成员先后调进来:一个是蒋丽,容貌正如她的名字,是名副其实的丽人,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,好诗文,写得一手好字。一个是雷波,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,执教于中国政法大学,乡情难舍,巧遇当时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贾象实,被作为人才引进陕西人民出版社。专业是政治经济学,却擅长文史哲,文章常见诸报刊。一个是何大凡,出身书香门第,曾经下乡插队,大学毕业后供职西安地方志馆,当过报纸的主编。分管领导是副总编辑刘夏至。刘总也是自学成才。早年家贫,背柴为生。十三岁上,到区公所拉风箱,早晚给区长提尿壶。生性机灵,好学上进,跟着区长进步,由区而县,而地区行署。被推荐到西安市委党校学习,毕业后进入西安日报社当新闻组组长,旋调任市委书记陈元方秘书,又改任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。下派陕西人民出版社,先当副社长,后当副总编辑。热情,真诚,正派,处事小心,关心青年成长。可惜天不假年,50岁未出头便长行不归。后来的分管副总编辑依次是刘善继、朱玉、弓保安,都是大学本科毕业。刘是资深编辑,有学问。当过《陕西教育》杂志主编,调陕西人民出版社后长期担任常务副总编辑,业绩不俗。朱也是资深编辑,由编辑而副总编辑,而总编辑,直到退休。弓是作家,长于诗词,小说、散文俱有斩获,著作已逾十部之多。一言以蔽之,可谓人才济济。 
   青年部人强马壮,关系融洽,每年春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春游。去过南五台,去过鲸鱼沟,去过草堂寺。春天的气息激活了一颗颗年轻的心。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,大家都拥有了怀抱思想,吟诗唱和,其乐融融;策划选题,其言滔滔,好的选题大家分享。1987年春,全国学习雷锋热,青年部全体同仁拿起剪刀、糨糊,编辑了一本《向雷锋同志学习》的书,出版后供不应求,发行量逼近百万,每日有外地车开到印刷厂等新书,街头摆卖的新书更是书脊糨糊都没有干。此后,类似的选题,策划过不少,多取得成功。昔日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每每回忆起那样的日子,个个都眉飞色舞,好不得意、惬意、快意。 
   到上世纪90年代末,何大凡调出青年部,出任综合编辑部主任。在此前后,又有新人加入进来。2000年,社里机构改革,主任陈四长离开编辑岗位,去了审读室。经济编辑部副主任曾宣传调任青年部主任,编辑蒋丽被提拔为副主任。曾宣传非等闲之辈,上西北大学时读的是经济学,但胸中日月常新美,文心不能压抑,豪情万丈而雄辩滔滔。同年冬,奉出版社编委会之命,我离开青年部,出任划转地方的经济新报社副总编辑。2003年3月,我再次奉命离开报社,回青年部待命。5月,社里组建全唐五代诗编辑室,由我主持工作。此后的六个年头,我与青年部仍有着“斩不断,理还乱”的关系。 
   2009年春,陕西人民出版社机构调整,青年编辑部和综合编辑部、全唐五代诗编辑室合并,组建第三编辑部。在第三编辑部成立会上,分管领导说是欢迎我回娘家,我笑了一下,却心潮起伏,不能平静。因为历时24个春秋的青年部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了。潸潸情结,不能自抑。


编辑:慕瑜

 
 
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
 
视频
 
特别推荐
 
图片
 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我要投稿| 联系我们| 招聘启事|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|
主管主办: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:文化艺术报 联系:whysbbjb@126.com
电话:029-89370002 法律顾问: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
地址: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
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
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-63907152
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-89370002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61120190004
陕ICP备16011134号-1
Copyright 2012-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